早在明末清初時,順德陳村鎮借助發達的水路交通,誕生了珠三角地區大米集散交易基地——“米墟”,這里也與廣州并列被譽為廣東“四大名鎮”之一。
好米好水造就美食 。那時米墟位于現今的合成路附近,每天清晨,米墟的碼頭停滿了漁船,來自珠三角各地的商人在這里批發大米,河涌經常堵得水泄不通。精明的當地人看到了商機在米墟開起了粉店,用上好的大米和清澈的山泉水磨制的混飩和米粉招待著客人們。上個世紀20年代,陳村人黃但還是一名賣餛飩的小伙計,他是一名很勤快的人,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干活,挑著擔子走街串戶吆喝叫賣。黃但與米墟一帶的老板都混得很熟,后來他積累資本開了一家粉店,生意一直不錯。1927年,黃但選用上好的大米,青石打造的石磨和本地的井水,發明了十幾道復雜的加工工序,制作成一種集薄、韌和滑的米粉,這就是擁有近百年歷史“薄如蟬翼、純白若雪”的陳村粉。由于黃但的米粉做出了名聲,人們稱之為“黃但粉” ,這種物美價廉、口感不錯的小吃的名氣漸漸傳遍了珠三角和全國。
黃但在去世前,將自己的手藝傳授給了兩個兒子——黃銓輝和黃志均。兩兄弟均恪守“寄賴糕香合客喉,但求粉滑宜君口”的祖訓,用傳統的手工制作方法加工米粉分別經營著“黃但記”陳村粉店和“黃均記”陳村粉店。
加工陳村粉首先選用上好大米放在盆里搓揉20分鐘左右,然后用水泡20來分鐘,再拿到砧板上搓揉,這樣才能磨米。每分鐘以60至62轉左右的速度推動磨盤,中途不能停頓,直至大米變成幼滑的漿粉。如果推磨的速度太快或太慢,就會導致漿粉過粗,從而影響蒸粉的色澤、韌度和口感。一臺石磨,連續工作一個小時也只能出產20斤左右的陳村粉。知名美食是經過幾代人辛苦積累的品牌影響力,陳村粉已經流行到了大江南北,由于制作標準不統一,導致口味千差萬別。很多人為了吃到正宗的陳村粉,還專門跑到陳村吃,就是沖著“正宗”二字而來。如今陳村粉已作順德風味小吃,成為順德人招待貴賓的特色食品之一。為了擴大影響,“花鄉”陳村還舉辦過“陳村粉美食節”,使陳村粉與陳村花卉相輝映,就是為了保留美食傳統的加工工藝和保留傳統美食文化。
版權所有 找品幫 【m.180690.cn】 CopyRight 2020-202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:豫B2-20200669 豫ICP備20017666號-5
河南掌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鄭州市金水區北環路與文化路瀚海北金B座7018室 聯系電話:0371-55621375